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刘封将自己的“封禅”之举和国策绑定在了一起。
而自己的“封禅”之举,又与各位重臣的勋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更为关键的,在这时候提出这三条国策,即便心有反对的士族,也无从反驳。
第一条,摊丁入亩。
如今国家百废待兴,按人头分配良田确是利国利民之策。
即便损失些士族的利益,士族也是拥护的。
毕竟刚刚重新建国,人口少,士族也需要国家养着,养的起他们就需要更多的粮食。
容易推广。
等人口多了,再想推广就难了。
第二条,实行科举。
广纳人才,一点毛病都没有。
那废弃推举制,这对士族可就不那么友好了。
原本有个资历一般的儿子,想举个孝廉,这没渠道了。
但刘封说的明白,桓灵二帝时期为何贪官污吏当道,就是奸臣恶臣互相举荐,使真正有德有才之士难以出头。
国家才因此败亡。
咱们还能办这事吗?
不能了!
你们儿子若出色,请个名士当老师,亦能谋出官职。
儿子若无才无能,就在家好好待着,也就别非得举孝廉,最后祸国殃民了。
士族们想想,也不是不可以。
毕竟在他们看来,百姓受教育的机会远低于士族子弟。
更何况,还有第三条国策。
开设学堂,分文政理工。
这条国策好像是在给士族最大的利益。
让他们的孩子更有机会从政。
然而,他们却不知道,这正是刘封削弱士族力量最为狠辣的一招。
一但开设课堂,贫苦子弟皆有机会读书识字。
虽不学文政,但亦能于理工方面逐级选拔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国家必然需要更多的理工人才,这就使得高级理工人才同样具备管理能力,地位也会越来越高。
天长日久,士族子弟也会修习理工类。
单一士族的力量会越来越弱,贫苦百姓也有了翻身的机会。
而现在的士族们,还看不到这些。
他们只道是,当今的皇帝,既挂念百姓,又偏爱士族。
而这样的皇帝,往往是最受士族爱戴的。
所以,当刘封提出这三条国策时,几乎无人反对。
另外,刘封也动了一条心眼。
你让他们为国为民,他们未必全心全力去做。
但你要让他们为报皇恩,助皇帝完成封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