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背后捅刀子的手段相比,陈甲信虽与他争锋相对,却更似一场君子之争,不似李玄日和李文思那般阴险。
目睹阁臣们激烈的争执,各执一词。
崇祯皇帝陷入了沉思,久久未言。
……
崇祯三年七月中下旬,在前线明军与清军血战时。
临近永平,塞外会州之地。
自崇祯元年起,种才限得到温越的命令,开始了对这片土地的开垦。
流民被引导至此,沿着河流的两岸,一座座屯堡拔地而起,成为抵御外敌与自给自足的坚固堡垒。
同时,关内关外的商人们也纷至沓来。
他们不仅在此设立畜场、矿场和伐木场,更将这片土地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经济中心。
会州南区,矿场与伐木场星罗棋布。
北区则是一片片草滩与稀树草原,畜场遍布,鸡鸭牛羊的饲养业蓬勃发展。
每年,这里产出的肉瓷罐,不仅畅销于关内外各处,更因军队的庞大需求而供不应求。
尤其是崇祯二年,金矿的发现,更是让会州成为了商人们趋之若鹜的宝地。
丰厚的利润让这片塞外的广阔土地,成为了商人心中的“黄金国”。
崇祯二年末,响应温越开垦塞外号召的两位商人,振兴商行的会长郑伦境与副会长马世蛇,因积极投入,被幕府授予了一百点功勋值的嘉奖。
这等同于一百亩良田或五百亩草场山地的奖励。
且这些土地可世代相传。
只要温越在一日,土地的所有权便稳如磐石。
在中国民众对土地的深厚情结中,这样的奖励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。
更令人眼红的是,若在这些土地上发现任何珍贵矿产,只需上缴三成收入,其余皆归个人所有。
马世蛇的故事,便是最好的证明。
他原本计划在一处山地建一座山庄,却意外发现了金矿。
这一发现,不仅让他的名声大噪,更让他的财富暴增。
马世蛇的金矿之发现,一度让他心生“怀璧其罪”的忧虑。
他主动提出将金矿献给温越,以求心安。
然而,温越却以幕府律法为重,坚称律法如九鼎之重,不容轻易变更,拒绝了马世蛇的献矿请求。
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温越的公正与守信,也让所有商人的心中大石落地。
他们对开垦塞外的信心与热情空前高涨。
商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丰厚回报,更渴望通过贡献获得功勋值。
以期在幕府的认可下,获得更多的土地或封地。
毕竟,军队所开垦的塞外土地,其所有权归于温越。
而未经开垦的土地,缺乏军队的保护,安全无从谈起。
加之温越严格禁止私自拓土。
因此,通过积累功勋值从温越手中获取封地,成为了商人们的首选途径。
随着这一趋势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商人武装开始出境。
他们雇佣退役的青牙军士兵,招募护院家丁,甚至聘请刀客、剑客、镖师等。
幕府设立的“百家堂”也吸引了众多拥有剑士身份的武者加入。
这些开拓队装备精良,得益于幕府的大力支持。
他们配备了大批先进的火铳与盔甲,主动搜集情报,测绘地形山势。
也与幕府情报司紧密合作,为幕府提供持续的情报支援。
与此同时,境内匪患的肃清与太平的恢复,使得武器收缴工作顺利完成。
昔日人人自危,随身携带武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。
在今日的关内关外,能够携带武器的,除了军人与接受军事训练的学生外,别无他人。
普通军户、百姓及商人,若需持有武器,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。
由幕府镇抚司与情报司确认忠诚可靠后,颁布证件后,方可合法拥有。
而且在日常生活中,携带这些武器出门则被严格禁止。
而郑伦境等人的佩剑特权,不仅彰显了他们的尊贵身份,更是温越对其功绩的高度认可。
这种殊荣不仅意味着他们有觐见温越的机会,甚至能有幸与他共餐。
这份荣耀令无数人艳羡不已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